中美科学仪器制造业比较
发布日期: 2024-11-05 | 作者:直流减速电机
叮当当当,新的学期终于开始了。这一学期YIMO科仪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更好地为实验室提供设备和服务外,也给自己安排了一大串关于科学仪器的文章要写。虽然俺们在仪器方面还不能算做专家,也不是什么都懂,不过俺们对仪器的心可算绝对热忱嘛。俺们想学习,想懂仪器,想让自己国家的仪器做到最好、不受制于人,想让仪器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。于是怀揣一颗仪心,在每天做好仪器工作之后,俺们还是停不下来,睡不着觉。俺们就想啊想,想了很多关于仪器的事情。这次把俺们的“心事”分享出来,一是为了不断总结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向,二是抛砖引玉,希望与各位同仁一起推动仪器的发展进步。
这一篇是一个总的概括,读完这篇俺们自己的感受就是:一、中国仪器确实还有进步的空间,二、做仪器这个行业很有意义。
两点说明:一、之所以拿美国作比较,是因为在经济方面和中国可比的也只有美国了。另一方面美国在科学仪器这块强得也足能代表国外了。另外俺们既不是民族主义者,也不是沙文主义者,俺们合作的很多都是国外仪器。俺们只想认识不足,明确差距,找好方向,继续努力。俺们若是成功了,受益的将是全人类(手动滑稽笑)。二、由于2018年的很多数据还没有出来,引用的多是2017年可以查到的数据。
先来看一张市值图,这张图引用于仪器信息网一篇叫做《2017年全球仪器公司市值TOP10排行榜:霸主竞争白热化》的文章。
全十名竟然全是美国的,不知道后面的排名会不会有咱们。俺们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正是中美贸易开打的时候,这之前还一直觉得中国必胜。能想象当时俺们看到此图的心情。于是乎在这之后,YIMO科仪诞生了。
如果市值说明不了问题,再来看一张销售额2017年前20强的图。这张图引用于仪器信息网的《2017全球仪器公司TOP20榜单出炉 赛默飞再度领衔》一文。
从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,中国作为第一大仪器市场,没有一家上榜。美国有8家,将近一半了。
以下引用于《2017-2018年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市场规模现状及未来投资风险前景分析解读》一文。
“ 2017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数达到4358家,其中497家企业出现亏损,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金额为734.4万元。
2017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年度总产值为9995.00亿元,产值同比增长2.60%;资产总额为9271.00亿元,年度出售的收益为9558.40亿元,出售的收益同比增长2.17%;年度总利润为869.10亿元,利润同比增长9.97%。
咱们的上市仪器公司的情况也不是很好。如下图,引用于中商产业研究院的《2018上半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排行榜》。
以下中国仪器的总结情况引用于宁南山先生的《从研发投入看中国各重要产业的未来》一文。
“第八个,也是最后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仪器仪表制造业,我们进口的第三大工业品就是仪器仪表,2017年总共进口454.6亿美元,我国尤其是科研领域,非常依赖从国外进口高端科研设备,虽然国产仪器仪表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,但是总体来说差距仍然非常大,例如基本上实验室的高端科研仪器还是依赖进口。
试验仪器、光学仪器、医疗仪器设施、环境监视测定仪器仪表、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管理系统等。
而我国在仪器仪表领域的研发投入目前也非常少,2017年仅仅210.2亿元,三年总共才增长了16.2%,这个速度离赶超世界领先水平还早。
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,我们还将面临从实验室,科研院所,日常监测,工厂等依旧依赖进口的情况。
2017年,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4622 个,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0323 亿元,同比增长 10.71%,
我们和进口的454.6亿美元一对比,2017年出口为278.1亿美元,逆差达到176.5亿美元,比起2016年还增加了16.8亿美元。
所以说中国的制造业并不是只有芯片产业逆差在持续扩大,仪器仪表产业也是一样。
虽然我国也能制造一些高的附加价值的仪器仪表,例如包括显微镜,压力测量仪表、测距仪、水平仪等商品出口金额较大。
总体而言,我国仪器仪表企业规模都还很小,虽然也在不断整合,但是比较知名的企业,其营收规模也就是十几亿人民币,全行业只有2个公司营收超过了100亿人民币。
随着工业自动化在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,对各种仪器仪表的需求还会持续不断的增加”。
对比完是不是有种心凉的感觉?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,这才更显得我们仪器人的工作意义和责任重大嘛。
先来看看我们整体制造业的情况吧。下文片段引用于《中美制造业全面对比,中国制造业产值已达美国2.58倍!》。
“何为制造业?人类使用现代工艺和技术,把自然资源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产品。制造业的核心是“工艺和技术”,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集中体现!制造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石,一切技术进步,最终都是为了获得更先进的“制造业产品”!正是因为制造业体现了人类先进的“工艺”和“科技”,所以制造业从诞生起就代表着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!”
“在19大类制造业行业中,中国有18个超过美国,中国制造业总产值是美国的2.58倍,在整个世界的占比达到了35%,可见在制造业规模上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独孤求败!”
规模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其实也是核心竞争力,比如大部分的手机零部件,每年的需求量以百亿计,目前只有中国有这种生产能力保证供应。
中国制造业覆盖了全世界所有产业门类,是世界工业体系最齐全的国家。在中国设厂,几乎所有的配套工厂中国都有,直接按需选择供应商即可,这就大大简化了制造的流程!这是其它任何国家,包括美国都做不到的。
虽然现在中国工人的工资已经不是最低,但综合工作效率、工作技能、职业精神、压力承受度来说,中国工人依然是世界最好的。
2018年如果不出意外,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应该会超过美国变成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,随着中国经济发展,到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美国的两倍。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无穷的潜力!”
读到这里,你该不会是想问下俺们,既然中国制造业不弱,那为啥在科学仪器这块那么弱呢?这话俺们也曾经问过自己,也请教了很多同仁,有了些不成熟的答案供你参考。
在说这些不成熟的答案之前,先说明一下:其实中国的科学仪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。作为一个仪器人,从俺们那么多年的经验来看,国产仪器未见得不比进口仪器要好,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质量上。但是毋庸置疑的是,在一些领域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确实也是存在不少差距的。
1、自然科学的根基不在中国。君不见,在学物理和化学的时候,近二百年科学史,你见过几个中国名字?君不见,学术大师们写的论文期刊有几人想发在中文文献上?君不见,留学之风依旧如火如荼?标准和概念都是西方的,这就导致了科学仪器也是以西方为主。不过,未来中国不会缺席了。
2、发展时间的不同。很多仪器的数据库和模型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,不可能一下子做出来。在这方面,外国公司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。而中国的仪器公司,从改革开放算起,最多的也才四十年,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都是十几年的历史。
3、综合国力的不同。中国制造的崛起走的是廉价路线,这就导致很多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,认定国产的质量不行,不够高端。在此,YIMO科仪负责任地呼吁用户:放弃成见,用专业的知识去分辨判断,国产仪器会给你惊喜。
4、科学仪器的产量太少。科学仪器种类太多,型号太多,每一种产量太低,形成不了规模优势。包括进口仪器,很多仪器全球的销量一年是几台,一台甚至是没有。这就导致了中国无法通过数量上制造成本的优势完成超越(如手机)。另外科学仪器又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小众仪器,没有市场化,这就导致了全世界内的科学仪器厂家多是家族企业,壁垒较深,发展模式很难改变,也没被根本上改变过。难怪BAT都不来搞颠覆,风投也是很少介入。
5、公司治理水平的不同。实话实说,进口仪器公司确实有些服务理念和管理方法值得学习的,国产仪器整体上也确实存在不重视研发、在乎成本都诟病。不过这些都在好转。国产仪器厂家在完成了生存难题之后,也在加速学习,加速迭代,甚至有些方面已经在进行赶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